阔别两年的上海书城更“绿”了!公共建筑减碳“老大难”上海交出参_产品展示_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官方体育网址

联系我们

更多+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殷哲平(销售总监):15657262008
王 芳(销售经理):0851-82581128
张 勇(销售助理):13885068223
电话:0851--82581128
邮箱:469290196@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太平村、林歹村境内

阔别两年的上海书城更“绿”了!公共建筑减碳“老大难”上海交出参

发布日期: 2024-07-04 来源:产品展示

  在首届上海碳博会上,阔别两年的上海书城有了新消息:经过低碳改造后,上海书城拿下碳中和建筑最高等级奖项,届时将以绿色文化地标的身份重回市民视野。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公共建筑的减碳化已成趋势,但仍面临着社会节能意识不强、主动减排动力不足、市场调节能力较弱等问题。

  “上海书城是属于上海独一无二的文化记忆和城市记忆,希望经过低碳绿色改造后,不仅能成为上海首个碳中和文化地标,也能成为供市民学习参观绿色低碳理念的公共交流空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智慧中心主任汤民表示,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上海书城经过保温、门窗、光伏、储能、热回收等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外立面原有的石材幕墙替换成铝板幕墙,并更换原有的玻璃外窗和机电系统。

  汤民介绍,上海书城原有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为厚混凝土墙体,没有一点保温材料,改造后外墙内保温采用2厘米厚气凝胶无机保温膏,二楼底板挑檐部分设计涂抹2毫米气凝胶绝热涂料,“气凝胶材料的碳排放因子仅为岩棉板1/2—1/3,满足最新国标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保温层厚度。”

  大量使用绿色建材,也是上海书城改造的亮点之一。改造时采用的聚氨酯门窗型材比传统铝合金型材碳排放量减少约82%,建筑总体绿色建材比例高达78.57%。

  除此之外,上海书城在改造时还将无法碳中和的部分,通过联合国碳抵消平台购买碳配额,第一次中和周期(5年)内每年购买1714份CER(核证减排量),最终实现碳排放抵消。为此,上海书城改造项目拿到了碳中和建筑中的最高等级碳中和铂金级奖,也提供了碳中和建筑的“上海样本”。

  除了上海书城改造项目之外,全市范围内已有多个项目成了行业内的“双碳”标杆。

  去年,由美克生能源、浦东公交等多家单位联合建设的“前滩多元储能数字化快充公交枢纽”落成,配备了200千瓦光伏和100千瓦时的储能,建设场站式光储一体化系统,既满足新能源公交运营用电需求,还能降低电网负荷,预计示范枢纽站将节省市电费用支出约20%。

  位于浦东的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通过屋顶和西立面幕墙的建筑光伏一体化,每年的发电量可达12.4万千瓦时,预计节省电费12万元左右。此外,中建科技自研的“节能管家”零碳综合监测管理平台,还可使光伏发电量与建筑能耗匹配,让建筑时刻处于节能状态,相比于同类型办公楼每平方米用电量约为60千瓦时—80千瓦时,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每平方米用电仅为26千瓦时……经过超低能耗技术专家评审,该建筑成为上海首个模块化零能耗建筑。据中建科技华东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所长张曲介绍,团队还在研究通过新能源车传导绿电的可能性,“今后电动车就好比一块‘充电宝’,上班时充满光伏绿电,回家后可释放电能,补充小区绿电不足的状况。”

  《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公共建筑的新能源配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时间线年起新建政府机关、学校、工业生产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别的类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到2025年,公共机构、工业生产厂房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实现应装尽装。

  最新发布的《2022年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析报告》显示,去年监测平台联网的公共建筑年总碳排放量为423.8万吨二氧化碳,其中直接碳排放54.2万吨,间接碳排放量为369.6万吨。数据还显示,去年联网公共建筑年总用电量约为88.1亿千瓦时,较前年下降12.9%,其中不乏有节能减碳技术升级的功劳。

  “早在2014年,上海市开始连续每年发布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报告,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领先,上海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已然成为一张名片。”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建科院)副总经理张蓓红和记者说,“十二五”以来,上海建科院至少完成20个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平均耗能减少20%,还率先在公共建筑上试点节能新技术和设备,比如磁悬浮离心机组、低氮真空热水锅炉等,“这些设备如今看来较为常见,但在十年前依旧很先进的。”

  不过张蓓红也坦言,公共建筑的减碳之路仍面临不少阻碍,主要堵点是社会大众节能意识的缺失。

  “目前,减碳工作仍然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公司参与积极性有限。比如有些商务楼的物业按面积收费,节能与租赁方关联度低,并且缺少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因此缺少节能的动力。”她打了个比方,在自己家通常能做到随手关灯,但是在公共区域往往容易浪费电,想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更需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我们算过一笔账:以最简单的照明系统节能优化,比如更换LED灯泡等,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如果更换电机设备等,常常要5—8年回本,在建筑的运营周期内来看,业主进行节能改造是稳赚不赔的。”

  近年来,张蓓红明显感觉到,整个社会对节能减碳的要求持续走高。随市场对企业ESG(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慢慢地提高,上市公司也有碳排放的披露要求,同时产业链对脱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反过来倒逼商务楼宇等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

  在她印象中,位于长宁区的天会商务广场在节能减碳方面的实践很具有借鉴意义。天会商务广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楼宇,但广场不进行大规模的节能设备改造,而是在细节方面入手,比如空调系统的优化调适、电机的变频升级、水系统的平衡调试等,还将1万盏荧光灯更换成更省电的LED灯,同时依据建筑外形加装了屋顶光伏,整套节能系统预计每年节能降幅超过10%,相当于三四万平方米的楼宇一年的用电总量。

  在上海碳博会期间,上海建科院连同多个合作伙伴正式对外发布“CN100建筑碳中和倡议机制”,提倡建筑主体自愿加入倡议,优先实施自身二氧化碳减排策略(能效达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尽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其运行阶段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在承诺期内实现碳中和。